共性和個性原理是2016考研政治馬原的一個重要命題點。但是,需要同學重點關注的是這一原理抽象、難以把握,在分析題中出現共性和個性原理時,更會讓考生無從下手。下面老師以一道分析題為例,解析怎樣快速做共性和個性材料分析題。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有個人不小心打碎一個花瓶,但他沒有陷入沮喪,而是細心地收集起滿地的碎片。他把這些碎片按大小分類稱出重量,結果發現: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時他還發現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即較大塊的重量是次大塊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發現了“碎花瓶理論”。這個理論可以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給考古和天體的研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個人就是丹麥的物理學家雅各布.博爾。
材料2
迪迪.艾倫年輕時到一家電影公司打工,跟著知名電影剪輯師羅伯特.懷斯學習。她在給電影《江湖浪子》剪輯時,犯了一個非常不應該的錯誤:在從一個鏡頭切換到另一個鏡頭時,第一個鏡頭中的聲音竟然延續到第二個鏡頭中去,并且長達三秒鐘,導致的結局:主人公駕駛汽車逐漸遠去,鏡頭隨之切換到達的目的地場景,而這時依舊可以聽見第一個鏡頭中的汽車聲!羅伯特?懷斯非常生氣,他把這段影片往艾倫面前一扔說:“把你所犯的錯誤剪掉!”艾倫沮喪極了,正在她準備剪去自己所犯的那個“錯誤”時,她忽然看見窗臺上的一個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經生長在艾倫家的園子里。只是別的地莓都能長出又甜又紅的果實,唯獨這株地莓不會結果,可它雖然不會結果,卻能開出特別鮮紅的花朵!所以艾倫把它移植到了這里,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如果說不會結果是一種“錯誤”,但就在這種錯誤中,它卻開出了最美麗的花!想到這里,艾倫怦然心動,她開始重新審視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識到:這個錯誤的本身,其實就是一朵最美麗的地莓花!按照傳統的技法,在鏡頭切換的同時聲音也隨之戛然而止,艾倫卻把聲音延續到第二個鏡頭中,而這不僅能巧妙糅合由鏡頭切換而產生的斷裂感,還能更加有序地連貫電影節奏!艾倫由此想到,有些時候,把第二個鏡頭中的聲音提前一點出現在第一個鏡頭的結尾處,也是一種能巧妙顯示電影節奏的手法。于是,她把這種“錯位剪輯”用到了這部影片的每一個切換的鏡頭中。影片上映后,這種剪輯效果讓所有觀眾耳目一新,并引起了電影同行的關注和沿用,一場電影剪輯藝術的革新悄悄開始了!當86歲高齡的艾倫病逝后,人們對艾倫的人生態度和對電影的貢獻作了這樣的總結:“她深信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無法結出果實的地莓,也不要輕易扔掉,因為它可能會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從打碎花瓶這一現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論”為什么能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原貌的物體?
(2)如何理解“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考查考點——馬原共性和個性
解題思路:
1.材料1說的是“碎花瓶理論”,一些花瓶碎片的重量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于是可以利用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即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從而可以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
2.材料2說的是迪迪.艾倫在剛開始學習剪輯技術時,出現剪輯錯誤。他經過研究之后,做出“錯位剪輯”的經典手法,這奠定他后來名聲大噪的重要基礎。這里運用的是馬原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真理和謬誤在一定范圍內的對立是絕對的,但超出一定范圍,它們就會互相轉化,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
答案要點:
1.實際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一物辯證法。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系,既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碎花瓶理論”是對碎花瓶這一個別事物一般特征的概括與反映。這使得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地認識和處理事物。
2.真理和謬誤又是統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沒有真理也無所謂謬誤,沒有謬誤也無所謂真理;真理中包含著某種以后會暴露出來的錯誤的方面或因素,謬誤中也隱藏著以后會顯露出來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條件下,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真理和謬誤在一定范圍內的對立是絕對的,但超出一定范圍,它們就會互相轉化,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是指沒有單純的絕對的錯誤,是指由于不能辯證對待錯誤,失去在錯誤中發現真理的可能。
以上是老師結合一道分析題,對共性和個性考點的解題思路作出的解析,希望能對參加2016年考研的同學起到幫助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