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哲學部分經常會考查一些名言、古詩詞中所蘊含的哲學原理,而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也經常會引用一些古詩詞,在這里不妨一起考慮其所體現的哲學原理。
1.“物必先腐,而后蟲生。”
講背景: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講話中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原理: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因,內因即內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變化的根據,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事物變化的條件,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但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2.“空談誤國”
背景: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時,發表及講話,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原理:實踐觀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和社會歷史性的特點。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觀點。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切社會現象只有在社會實踐章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據,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為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動力。其中,物質生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造社會的實踐推動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重視實踐的作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哲學的學習就是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加觀察,多加思考,考慮言語或現象中的哲學原理內容,這對于準備哲學材料分析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