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由地主、商人、小官僚、手工作坊主轉化而來的。由于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黨在不同時期對其實行不同的政策及態度,具體表現在: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又聯合又斗爭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民族資產階級受外國資本主義與本國封建統治者的雙重壓迫,具有革命性,一定條件下可以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爭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薄弱,其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斗爭中缺乏徹底的革命性,具有妥協性。正是由于其兩面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資產階級一不能充當革命的主要力量;二不能是革命的領導力量。黨在經濟上保護民族工商業,在政治上爭取民族資產階級并對其妥協性進行斗爭和批評,實行又聯合有斗爭的方式,這是符合革命要求的。
二、抗日戰爭時期:團結和爭取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此階段,黨對民族資產階級采取團結爭取的策略,保護和發展民族工商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努力促成了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及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親英美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它是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也是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
三、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和平贖買
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民族資產階級仍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民族資產階級剝削工人取得利潤;另一方面,其又擁護憲法、愿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產階級作為剝削階級應該是被消滅的對象,但同時也是可以團結和改造的對象。黨對民族資產階級通過和平贖買的方式,即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由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從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等到公私合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者,國家采取“包下來”的政策,根據“量才為用,適當照顧”的原則,通過改造階級成分的方式達到從整體上消滅資產階級的目的,最終把其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綜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及態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黨根據不同形勢采取的不同做法,正是黨堅持從實際出發的表現。希望以上總結對2016考研考生備考有所幫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