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時期土地政策是歷年考研政治的高頻考點,選擇題中經常出現,主觀題中也容易考到。2016考研沖刺當前,這屬于必背的知識點,下面一起來梳理一下:
一、土地革命時期
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主持制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廣大農民以革命的手段獲得土地的權利。由于缺乏經驗,這個土地法關于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買賣等方面的規定,并不適合中國農村的實際。
1929年4月,毛澤東在興國主持制定第二個土地法,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性的改正,保護了中農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毛澤東還和鄧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階級路線和土地分配方法: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等等。至此,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制定了可以付諸實施的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綱領和路線。
二、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的為適當調節各抗日階層的利益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減租減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另一方面,農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顧地主富農的利益。實行這個政策既調動了廣大農民的抗日積極性,又有利于爭取地主資產階級的大多數站在抗日民主統一戰線一邊。
三、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其基本內容是要堅決地支持和引導廣大農民群眾,采取各種適當方法,使地主階級剝削農民而占有的土地轉移到農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農參加運動,決不可侵犯中農土地;一般不變動富農土地,對富農和地主有所區別;不可將農村中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的方法,運用于城市中反對工商業資產階級的斗爭。這就將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這一政策的提出,標志著解放區在農民土地問題上,開始由抗日戰爭時期的削弱封建剝削,向變革封建土地關系、廢除封建剝削制度的過渡。
1947年7月至9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和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分配給吳迪或少地的農民。這個大綱指引著在封建制度壓迫下的億萬農民群眾,將自己的力量匯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四、建國時期
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區進行土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了這次土改的目的,是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工業化開辟道路。土改中對待富農政策,由解放戰爭時期征收富農多余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這次土地改革運動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是歷次土改運動中進行得最好的一次。
五、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土地改革后,基于國情和當時實際情況,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決定,教育、推動和幫助農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通過農業合作化,中國農村完成了從幾千年的分散個體勞動向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的歷史性轉變。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進步。
經過梳理,明確了各時期土地政策,也能從另一個角度對黨各時期的政策和路線的變遷有深入認識。希望大家都能牢記這一知識點,考取高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