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面的句子為例,“It was still thought unusual in some places that 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盡管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著被動語態,但相比較而言,英語更喜歡使用被動語態。如上面例句中出現的“it was still thought...”,按照漢語習慣,需要在翻譯時加上主語,即“人們認為...”;且在句子中出現的“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往往在翻譯的過程中,將動作的發出者viewers翻譯成主語,這樣就可以將這部分被動變主動;同時將出現在句子中的“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部分進行翻譯處理,將“to be displayed”譯成主動形式來修飾programs。因此可以將這句英語處理為:有些地方的人們仍然認為,觀眾打電話要求在自己家里的電視屏幕上播放節目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這樣一來,出現在英語句子中的三處被動語態形式都可以譯成漢語的主動語態。
對比英語句子與翻譯的漢語句子,不難發現英語中的被動語態出現的次數更多。如it was considered that...,it was reported that...和經常出現在句子中其他形式的被動語態,在進行翻譯處理的時候,多用主動表被動,比如由“由”、“讓”、“給”或“據”等詞語表達的句子。再如下面的這個句子,“Concerns were raised that witnesses might be encouraged to exaggerate their stories in court to ensure guilty verdicts”,在對這個句子進行處理的時候,考生需要對這個句子中的“was raised”進行翻譯處理。在處理concerns was raised that時,需要對出現在句首的被動語態進行增譯,即給這部分加上主語,這樣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在將這部分翻譯為“這引起了人們對下列情況的擔心...”后,這句話就可以處理為:這引起了人們對下列情況的擔心:為了確保法庭給被告定罪,證人可能會被慫恿在法庭上夸大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