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案例式解讀(初中生物學)/義教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叢書 ..
- 所屬分類:
九年級/初..
- 作者:
楊九詮 等主編,林靜 分冊主編
- 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04163080
- 出版日期:2012-3-1
-
原價:
¥32.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理論闡釋的簡明性。理論闡釋是本叢書的“眼”,是對新課程標準白上而下、自外而內的觀照。理論闡釋是對基本問題包含的重要概念、核心理念、主要內容等作出的簡明扼要的詞條式解釋。其內容基本結構是首先根據基本問題引出新課程標準中對應的原文,直接指向所提出的問題;然后對標準原文的內涵進行闡釋,論述其價值意義;最后,作為理論闡釋的核心內容,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和建議。其中,該章節內容與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應內容有變化和調整的,盡可能在理論闡釋部分加以解讀。理論闡釋追求既明且簡,使其對案例和案例評析起到點睛作用。
案例選擇與分析的典型性。案例選擇與分析是本叢書的“體”,也是支撐基本問題并對新課程標準進行解讀的基本載體。從編寫的要求看,無論是著力點還是賦予的文字量,這部分都是叢書以及各分冊內容的主體部分。根據基本問題所選擇的具體教學案例,決定教師能否更直接、更真實、更有效地領會問題所蘊涵的理念內涵。因此,案例的選擇要求具有典型性,這是本叢書編寫的基本原則。關于典型性的內涵,我們主張首先是真實,一定是教師實踐中發生的案例;其次要有普遍性,以期與基本問題的“基本”相呼應;最后,要深刻,避免那種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所在的案例。所選案例要有一定區分度,即兩個案例要從比較完善和不夠完善這兩個角度呈現和詮釋基本問題所蘊涵的標準理念,讓教師在比對和校驗中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新課程標準。案例分析是對新課程標準自下而上、自內而外的解讀——期望這只“眼”能夠與理論闡釋的“眼”成雙成對,構成一幅幅對新課程標準理解的立體圖景。對展示的具體案例,既要說明“然”與“非”,還要對應基本問題及其理論闡釋,解析出“所以為然”與“所以為非”;對“非”與“所以為非”,還要提出修正與改善的思路和方法。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案例典型性的功能和價值,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內容晌張力與厚度,更好地發揮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促進教師更加準確和創造性地理解、實施新課程標準。
目錄
第一章解讀《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前言"部分
1.初中生為何要學習生物學?
2.如何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習慣?
3.如何理解"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
第二章解讀《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目標"部分
1.如何理解"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課程目標?
2.如何理解"探究性學習"?
3.如何提高生物學知識目標的落實?
4.如何理解"科學探究能力"?
5.如何滲透科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6.為什么要圍繞著生物學重要概念來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
7.怎樣認識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價值?
8.如何認識科學?技術?社會教育的價值?
9.怎樣促使學生理解科學探究?
10.如何有效發展學生提出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11.如何有效發展學生作出假設的科學探究能力?
12.如何有效發展學生制訂計劃的科學探究能力?
13.如何有效發展學生實施計劃的科學探究能力?
14.如何有效發展學生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能力?
15.如何有效發展學生表達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