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語用學通論 何自然,冉永平 ..
- 所屬分類:
成人教育中..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301157299
- 出版日期:
-
原價:
¥44.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新編語用學通論 作者: 何自然,冉永平 市場價: 44元 文軒網價: 35.2元【80折】 ISBN號: 9787301157299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0-05-26 版次: 頁數:379 印刷時間:2009-09-01 印次: 字數: 溫馨提示:出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產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主編推薦 《新編語用學概論》:博雅語言學教材系列。
內容簡介 《新編語用學概論》內容簡介:隨著思維、文化因素在言語交際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語用學在近一二十年發展很快,在宏觀的語用學、跨學科的語用學、哲學的語用學和語言學的語用學等學科領域里都出現了很多新的課題,《新編語用學概論》也相應做了一些內容上的更新。
世界著名系統功能語言學家韓禮德說過,把語言學分為英語語言學、漢語語言學等是不利于語言學作為一門統一學科發展的。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再次強調這個新編本的讀者對象:《新編語用學概論》為大專院校語言學專業(包括中文系及外語院系語言學專業)和其他文、史、哲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編寫,也適用于中學漢語和外語教師、翻譯界人士以及一般語言工作者和愛好者閱讀。
目錄 第一章什么是語用學
1.1引言
1.2 語用學的起源
1.3 語用學的定義
1.4 語用學和語義學
1.5 語用學的發展
1.5.1英美學派和歐洲大陸學派
1.5.2 描寫語用學
1.5.3形式語用學
1.5.4 發展緣由
1.6 語用學的研究范圍
1.6.1 跨文化語用學
1.6.2認知語用學
1.6.3計算語用學與網絡語用學
1.6.4語用學與語際語用學、語言教學
1.6.5語用學與翻譯
第二章指示語及其指示信息
2.1引言
2.2 什么是指示語
2.3人稱指示
2.3.1第一人稱指示
2.3.2第二人稱指示
2.3.3第三人稱指示
2.4時間指示
2.4.1時間單位
2.4.2時間修飾語
2.4.3時間指示副詞
2.4.4語用時間指示
2.5地點指示
2.5.1象征用法與手勢用法
2.5.2 視角標準
2.5.3“來”與“去”的指示意義
2.6 話語/語篇指示
2.7 社交指示
2.7.1敬語、謙語與稱謂語
2.7.2 語法形式和社交指示
2.8小結
第三章會話含意
3.1引言
3.2 什么是含意
3.3 合作原則
3.3.1合作原則及準則
3.3.2格林對合作原則的重釋
3.3.3 合作原則的違反
3.4會話含意
3.4.1會話含意的推導
3.4.2會話含意的種類
3.4.3 會話含意的特征
3.5格賴斯的貢獻與合作原則的不足
第四章禮貌現象的語用研究
4.1引言
4.2 禮貌的界定
4.3禮貌是一種語用現象
4.4萊可夫的禮貌觀
4.5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觀
4.6利奇的禮貌觀
4.6.1禮貌原則
4.6.2禮貌原則與合作原則的關系
4.6.3禮貌原則的特征
4.7面子威脅行為與調控策略
4.7.1利益中心原則與面子威脅現象
4.7.2調控策略
第五章前提關系
5.1引言
5.2前提、含意、蘊涵與斷言
5.3前提的語義分析
5.3.1前提觸發語
5.3.2前提的語義特征
5.3.3前提的語義分析缺陷
5.4前提的語用特征
5.4.1前提的合適性
5.4.2前提的共知性
第六章言語行為
6.1引言
6.2言語行為的語用特征
6.3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
6.3.1施為句
6.3.2言語行為三分說
6.4塞爾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6.4.1實施言語行為的規則與條件
6.4.2以言行事行為的類別
6.4.3間接言語行為
6.5言語行為的表現方式
6.5.1通過邏輯一語義表現言語行為
6.5.2通過句法結構表現言語行為
6.5.3通過語境信息表現言語行為
6.5.4通過感情意義表現言語行為
6.6言語行為理論爭鳴
第七章模糊限制語與語用含糊
7.1引言
7.2模糊限制語
7.2.1模糊限制語的類型
7.2.2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功能
7.3語用含糊
7.3.1語用含糊的類型
7.3.2刻意言談與隨意言談
7.3.3語用含糊現象
7.3.4語用含糊的作用
第八章會話結構及其語用研究
8.1引言
8.2會話中的結構
8.2.1預示語列
8.2.2插入語列
8.2.3停頓
8.3會話結構的語用分析
8.3.1提問的語用功能
8.3.2附加信息的語用功能
8.3.3會話修正的語用功能
8.3.4語碼轉換及語碼混用的語用功能
8.3.5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
8.3.6情態動詞的語用功能
8.3.7條件句的語用功能
第九章 跨語言與跨文化的語用研究
第十章 語言順應論與關聯理論
第十一章 語言使用與模因現象
參考書目
人句對照表
常用術語對照表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新編語用學通論 |
作者: | 何自然,冉永平 |
市場價: | 44元 |
文軒網價: | 35.2元【80折】 |
ISBN號: | 9787301157299 |
出版社: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0-05-26 | 版次: | 頁數:379 |
印刷時間:2009-09-01 | 印次: | 字數: |
溫馨提示:出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產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
主編推薦 | |
《新編語用學概論》:博雅語言學教材系列。 |
內容簡介 | |
《新編語用學概論》內容簡介:隨著思維、文化因素在言語交際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語用學在近一二十年發展很快,在宏觀的語用學、跨學科的語用學、哲學的語用學和語言學的語用學等學科領域里都出現了很多新的課題,《新編語用學概論》也相應做了一些內容上的更新。 世界著名系統功能語言學家韓禮德說過,把語言學分為英語語言學、漢語語言學等是不利于語言學作為一門統一學科發展的。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再次強調這個新編本的讀者對象:《新編語用學概論》為大專院校語言學專業(包括中文系及外語院系語言學專業)和其他文、史、哲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編寫,也適用于中學漢語和外語教師、翻譯界人士以及一般語言工作者和愛好者閱讀。 |
目錄 | |
第一章什么是語用學 1.1引言 1.2 語用學的起源 1.3 語用學的定義 1.4 語用學和語義學 1.5 語用學的發展 1.5.1英美學派和歐洲大陸學派 1.5.2 描寫語用學 1.5.3形式語用學 1.5.4 發展緣由 1.6 語用學的研究范圍 1.6.1 跨文化語用學 1.6.2認知語用學 1.6.3計算語用學與網絡語用學 1.6.4語用學與語際語用學、語言教學 1.6.5語用學與翻譯 第二章指示語及其指示信息 2.1引言 2.2 什么是指示語 2.3人稱指示 2.3.1第一人稱指示 2.3.2第二人稱指示 2.3.3第三人稱指示 2.4時間指示 2.4.1時間單位 2.4.2時間修飾語 2.4.3時間指示副詞 2.4.4語用時間指示 2.5地點指示 2.5.1象征用法與手勢用法 2.5.2 視角標準 2.5.3“來”與“去”的指示意義 2.6 話語/語篇指示 2.7 社交指示 2.7.1敬語、謙語與稱謂語 2.7.2 語法形式和社交指示 2.8小結 第三章會話含意 3.1引言 3.2 什么是含意 3.3 合作原則 3.3.1合作原則及準則 3.3.2格林對合作原則的重釋 3.3.3 合作原則的違反 3.4會話含意 3.4.1會話含意的推導 3.4.2會話含意的種類 3.4.3 會話含意的特征 3.5格賴斯的貢獻與合作原則的不足 第四章禮貌現象的語用研究 4.1引言 4.2 禮貌的界定 4.3禮貌是一種語用現象 4.4萊可夫的禮貌觀 4.5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觀 4.6利奇的禮貌觀 4.6.1禮貌原則 4.6.2禮貌原則與合作原則的關系 4.6.3禮貌原則的特征 4.7面子威脅行為與調控策略 4.7.1利益中心原則與面子威脅現象 4.7.2調控策略 第五章前提關系 5.1引言 5.2前提、含意、蘊涵與斷言 5.3前提的語義分析 5.3.1前提觸發語 5.3.2前提的語義特征 5.3.3前提的語義分析缺陷 5.4前提的語用特征 5.4.1前提的合適性 5.4.2前提的共知性 第六章言語行為 6.1引言 6.2言語行為的語用特征 6.3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 6.3.1施為句 6.3.2言語行為三分說 6.4塞爾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6.4.1實施言語行為的規則與條件 6.4.2以言行事行為的類別 6.4.3間接言語行為 6.5言語行為的表現方式 6.5.1通過邏輯一語義表現言語行為 6.5.2通過句法結構表現言語行為 6.5.3通過語境信息表現言語行為 6.5.4通過感情意義表現言語行為 6.6言語行為理論爭鳴 第七章模糊限制語與語用含糊 7.1引言 7.2模糊限制語 7.2.1模糊限制語的類型 7.2.2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功能 7.3語用含糊 7.3.1語用含糊的類型 7.3.2刻意言談與隨意言談 7.3.3語用含糊現象 7.3.4語用含糊的作用 第八章會話結構及其語用研究 8.1引言 8.2會話中的結構 8.2.1預示語列 8.2.2插入語列 8.2.3停頓 8.3會話結構的語用分析 8.3.1提問的語用功能 8.3.2附加信息的語用功能 8.3.3會話修正的語用功能 8.3.4語碼轉換及語碼混用的語用功能 8.3.5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 8.3.6情態動詞的語用功能 8.3.7條件句的語用功能 第九章 跨語言與跨文化的語用研究 第十章 語言順應論與關聯理論 第十一章 語言使用與模因現象 參考書目 人句對照表 常用術語對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