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個體從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發展現象,通常與教育心理學放在一起,二者所占分值約為70分。對于這一門科目,考生都明白花費太多時間會得不償失,但不背誦又會痛失分數,所以在這一科的復習上要抓住重點知識。下面分享心理學考研需要背誦的知識要點,一起來看下!
1.幼兒大腦結構的發展
這一時期,腦重量繼續增加,大腦皮層結構日趨復雜化。
幼兒大腦各區成熟順序(自下至上)。
兒童腦電發展的兩個明顯的加速期:5-6歲;13-14歲
2.幼兒大腦機能的發展
幼兒大腦機能的發展主要在皮脂抑制機能上。幼兒的注意能力、自控能力都得到加強,興奮時間也增長。
但是此期間還是不能對幼兒提出過高的抑制要求,否則會導致高級神經活動紊亂。
3.幼兒的游戲
RPG和活著一樣,幸福在于為了目標不懈努力的過程和幾經磨難取得進步剎那的成就感,倘若可以如金山游俠般為所欲為,無聊便接踵而至。
(1).游戲理論
a.早期傳統理論
①霍爾——復演說: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兒童身上的重演。
②席勒——精力過剩說:游戲作為兒童借以發泄體內過剩精力的一種方式。
③彪勒——機能快樂說:游戲是兒童從行動中獲得集體愉快的手段。
④格羅斯——生活準備說:游戲是兒童對未來生活的無意識準備,是種本能的聯系活動。
⑤拉扎魯斯——快樂-放松說:游戲來自于放松的需要。
⑥博伊千介克——成熟說:游戲是三種一般欲望的表現。
b.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游戲是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愿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
艾里克森認為,游戲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種健康的發泄方式。
c.認知動力說
皮亞杰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
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兒童特定時期的游戲方式。
d.學習理論
桑戴克認為,游戲是一種學習行為,遵循效果律和聯系律,受社會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響。
文化的差別將反映在不同文化社會兒童的游戲中。
e.朱智賢的看法
游戲是適合于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方法,也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方式。
①游戲具有社會性,是人的社會活動的初級模擬形式。
②游戲是想象與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結合。
③游戲是兒童主動參與且伴有愉快體驗的活動。
(2).游戲種類及其發展
a.從目的性分類
①創造性游戲:由兒童自己想出來的游戲,目的是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具體形式為:角色扮演、建造、表演。
②教學游戲:結合一定教育目的而編制的游戲。通過游戲提高兒童能力并培養兒童優良的個性品質。
③活動性游戲:發展兒童體力的游戲。可使兒童掌握各種基本動作,從而提高其身體素質培養其個性品質。
b.從認知發展階段分類
①機能游戲:簡單地、重復性地動作,兒童只從動作本身獲得樂趣。
②建筑性游戲:為了建造某種東西而進行操作,已表現出了游戲的象征性功能。
③假裝游戲:游戲的內容既與現實相似,又具有戲劇色彩,游戲具有明顯的代替性和假設性,利于創造性發展。
④規則游戲:幾個人按照一定規則進行游戲,培養兒童遵守規則的意識。
c.從社會化程度劃分
①無所用心的游戲:偶爾注意以下感興趣的事情。
②旁觀者行為:觀看別人游戲。
③單獨游戲:精力集中地獨自玩。
④平行游戲:幾個兒童以相同的模式同時一起玩。
⑤聯合游戲:沒有分工合作但是有交談的共同參加一項游戲。
⑥合作游戲:有分工合作地按自己角色完成任務。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