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考研中普通心理學是個重頭戲。因此,一定要在備考初期的時候把基礎打牢。下面分享普通心理學基礎復習中需要牢記的知識點,一起來看下吧!
1.心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近代哲學影響:17-19世紀歐洲各國的哲學,主要指法國17世紀的唯理論和英國17-18世紀的經驗論。
笛卡爾(唯理論):相信理性真實性,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天賦觀念。
洛克(經驗論):白板說,一切知識和觀念都是后天經驗中獲得。
實驗生理學的影響:感官和神經系統的各項發現為研究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生理基礎開辟了前景也奠定了基礎。
2.主要的心理學流派
構造主義學派:馮特、鐵欽納;內省法;強調意識的構成成分
所有人類的精神經驗都可以作為基本成分的聯合來理解。于是可以通過分析感覺的構成因素以及其它組成個體精神生活的體驗來揭示人類心理的潛在結構。
格式塔心理學(完型):韋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結構主義的重要分支;至今影響對知覺的研究
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的加合。
機能主義:詹姆斯、杜威;強調意識作用與功能
意識是流動的,與環境互相作用的。意識使人適應環境。對美國教育影響很大。
行為主義:華生;實驗法;主張研究行為
反對研究意識。學習和經驗決定你是怎樣的人。
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動力學):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強調無意識;個案法
理論多來源于治療精神病的臨床經驗,行為源于libido。早期理論強調兒童早期人格形成,泛性。
人本主義(第三勢力):馬斯洛、羅杰斯;重視人格
說行為主義幼稚,說精神分析傷殘。人類的主要任務是使自身的潛能得到不斷的發展。人之初性本善。
認知心理學:皮亞杰;對認知過程的研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