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7考研專業課復習現在已經接近于最后一個階段了,相信各位考生自己都有自己的考研專業課心理學的很多筆記,但是自己的筆記多是雜亂無章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系統的整理了心理學的普通筆記,希望對各位考生有幫助。
第一篇
1、引起人際吸引的因素,包括接近、相似、獎賞和軀體吸引力。社會交換理論認為,關系的基礎是相互獎賞。
2、愛的能力源于生物基礎,但是由文化定型,就象很多文化認為婚姻關系中不一定要有浪漫愛,甚至認為它不重要。
3、神經元的主要構造:細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按功能性質區分,神經元有三類:感覺經元將感覺信息從感覺受體傳至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神經元將命令從大腦傳至腺體和軀體肌肉;中間神經元將神經元彼此連接起來。
4、對旁觀者干預現象的研究發現,有不采取行動的他人在場,人們在危機時刻往往不會出手相助。這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了責任分散(感到個人行動的責任減小)的結果。
5、攻擊,指意在傷害別人或生命體的言語或軀體行為。不同文化、不同種屬的動物中,雄性的攻擊性總是顯得比雌性的強。
6、心理動力學和進化論心理學家認為攻擊性根源于生物屬性。神經系統有組織、分層次地對攻擊性實施控制,其中杏仁核和下丘腦起了主導作用。攻擊性還特別受激素,尤其是睪丸激素的控制。認知-行為觀點則把攻擊行為解釋為社會學習和獎懲的結果。
7、從眾,是人們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行為一適合同伴或團隊的標準的過程。Asch的研究顯示,當面對一組人具有一致的意見,哪怕意見明顯錯誤,相當數量的人也會順從一致。從眾,是認知的需要,也是追求或規避獎懲的需要。在農業社會,人口密集,從眾現象更多,在那里,獨立是一種對適應不利的個性。
第二篇
1、思維、情感和行為等一切心理過程的生理基礎是由數十億的神經細胞的放電提供的。神經元,或者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構成單位。
2、神經系統分為兩大系統:中樞神經系統(CNS)和外周神經系統(PNS)。
3、利他,指行為方式對他人有所幫助,自己沒有明顯的收獲,或者還有潛在的損失。哲學家心理學家在是否有真正的利他行為上存在分歧。利他行為可能是自私和非自私動機的混合物。
4、神經元之間并不直接相連,中間存在小空隙,稱為突觸。神經沖動傳導過程中,突觸發生為復雜的生理化學反應。
5、內分泌系統是一類無導管的腺體,它們通過分泌激素來控制各種軀體功能。通過血液傳送身的信息,內分泌系統是對神經系統細胞對細胞通訊的一種補充。
6、外周神經系統由向中樞神經系統傳送或接受信息的神經元組成。外周神經系統可分為兩類:軀體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軀體神經系統由從皮膚、肌肉以及其它象眼睛等部位上的感受體接受信息的感覺神經元和指導骨骼肌行動的運動神經元構成。自主神經系統控制象心跳、消化系統工作、呼吸等基本生命過程,它由兩部分構成:交感神經系統(面對威脅做反應時激活)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使軀體復原,以保持軀體的能源)。
第三篇感覺和知覺
1、感覺指感覺器官收集有關環境的信息的過程。知覺指大腦選擇、組織和解釋感覺的過程。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等,是我們常說的“五感”。
2、所有感覺道都符合下列三種基本原理:1)生理和心理存在之間并沒有一一對應的關系;2)感和知覺是主動而非被動的過程;3)感覺和知覺具有適應生存的意義。
3、感覺從環境刺激開始,所有感覺系統都有專門分化的細胞:受體,它們對環境刺激作出應,一般在相鄰的感覺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這個過程稱為轉換。
4、感覺適應,是感覺系統對連續無變化的刺激反應減少的傾向。
5、色覺刺激有三個物理屬性:波長(頻率)、光波強度、光波的純度。對應的心理屬性有:色調、亮度和飽和度。
6、視覺適應,有暗適應和明適應兩種。兩種適應的生理過程不同,主要是視桿和視錐細胞參與作用不同。
7、除了視覺和聽覺之外,其他感覺還有:嗅覺、味覺、膚覺、動覺、平衡覺等。其中膚覺又可分為觸覺、痛覺、溫覺與熱覺。
8、本體感覺是對軀體位置和運動的感覺。動覺覺察身體位置和運動,并自動協調肌肉的運動。平衡覺根據對重力和運動的感覺提供軀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信息。
9、知覺的最大特點是組織和解釋。知覺組織,涉及形狀、深度知覺,知覺常性。形狀知覺指將感覺組織成有意義的型或模式。深度知覺是按三維組織知覺。知覺常性指將不斷變化的感覺組織為大小、形狀和顏色等相對穩定的知覺。
10、知覺解釋,是對感覺經驗賦予意義。知覺解釋依賴于感覺和記憶的結合,因為大腦以過去的經驗來解釋當前的感覺。知覺不是完全天生的,也不是完全后天習得。
第四篇思維
1、思維,指對事物進行心理表征,并且對這些表征進行心理操作。
2、概念,是一類具有共同屬性的客體、觀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征。將看起來相等的客體或概念組合在一起,排除其它不同的客體或概念的過程稱為類化(歸類)。有研究表明,人們歸類時更多依賴原型(某個類別特別好的或典型的樣例)而非定義性特征。
3、命題,是能獨立出現、能辯真偽的最小意義單位。
4、推理,指人們生成和評價邏輯論點的過程。大致有三種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啟發式推理,它們分別按照邏輯程式原則、概率原則和經驗法則進行。演繹推理只要前提正確,就能按邏輯一步一步得出結論。歸納推理是依據概率論,從具體的觀察中得出命題。啟發式推理,不按一定程序,而是憑個人經驗和悟性進行。
5、問題解決,是將一種情境轉換為另一種符合某種目的的情境的過程。問題解決策略,是指導解決問題的技巧。
6、決策,是人們權衡不同選擇的利弊以便做出抉擇的過程。理性決策,必須綜合評價不同意向的價值和可能性,即所謂的期望效用。
7、人類思維過程并非完美無缺。表征性啟發和便捷性啟發(兩種認知捷徑或經驗法則)可能導致信息加工中出錯。表征性啟發,指一個客體與原型的相似性。便捷性啟發,根據能意識得到的內容下判斷。驗證性偏見,即人們對業已相信的東西深信不疑,并且尋求確認的傾向;功能性固著,指當人心中對一個客體有一種固定功能理解之后,忽略其它可能的功能的傾向。這兩種傾向也會導致思維差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