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復習是一個關鍵的時期。這個階段,大家不僅要對復習有自己的規劃,還要關注各方面復習知識,對知識體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學科知識知識體系之所以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下三點:其一、知識體系使紛繁復雜,孤立分散的知識點按內在規律整合到一起,優化了內容,進而使復習過程跳出題海,減輕了負擔;其二、掌握到本學科的主干內容,突出了學科重點;其三、學習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分類
按照歷史學科自身固有的規律,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可以將歷史學科的全部內容體系分類總結為下列三個小的知識體系。即:
1、橫向知識體系:
又稱階段性體系。即由低到高,由下到上,由淺到深包括節的知識體系、章的知識體系、單元的知識體系。教材的每一節,章、單元都各自形成一個小的知識體系。在這里首先要明確本體系中包含幾個知識元素,每個要素中包含幾個子要素—必須采取綱要信號的概括法提煉出要點;其次更重要的是弄清各個要素間的關系,核心是找到關鍵性、本質性、主導性或者是統領性的要素,確定其他子要素和這個關鍵要素的關系。其關系可能是因果關系;并列關系;從屬關系等,目的是使知識要素形成結構。
2、縱向知識體系;
又稱線索性知識體系。也就是通常所講的專題性的知識體系。構建縱向的專題知識體系是關系到復習成敗的關鍵一環。專題知識體系的構建要防止:1、脫離單元體系;2、沒有重點,面面俱到;3、架空史實,空談理論;4、脫離考試,盲目構建。
3、規律性的知識體系;
又稱為綜合性知識體系,理論性知識體系。規律性體系是全方位站在歷史規律的高度上通觀歷史知識,把歷史知識處理為規律結論的史實說明,真正實現全部知識的規律化。規律性知識體系是建立在單元和專題知識體系之上的較高的要求。它是指按照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重新整合歷史的知識系統,進而體現歷史現象的內在運動規律。在進行這種知識體系的建構時,應選擇適當的規律體系。
二: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常用方法:
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方法很多,這些方法盡管有所不同,但是實質上都是通過某種適當的結構使本體系內的知識系統化。
1、畫知識結構圖法;
2、列表整理法:
列表整理法是建立知識體系的好方法。最適宜于專題性知識的結構化、系統化。它適宜于那些結構能力較差的學生,它簡便易行。它干脆利索的把同類的、相似的、規律性的但又散布在教材不同章節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一起。例如:列表歸納中華民族各個階級階層探索的內容,特點,貢獻,局限;三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背景,特點,對經濟、政治、國際關系等的影響等。例如, “美國在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一戰前后、20世紀30 年代—40年代;二戰后、60—70年代,當前是分別如何處理與中國、日本、歐洲的關系的。結合美國自身和國際形勢分析其原因和結果。”見下草表示意:(填表略。)
3、總結階段特征法;
總結階段特是也是建構歷史知識體系的常用方法,階段特征體系建構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結論和史實的結合;
(2)注意階段的切口盡量要小,要新穎;
(3)注意最后階段特征要能形成口訣式的結晶,便于掌握。例如二戰后60—70年代的世界格局總體階段特征體系下還可以深切為三個小的階段特征小體系:①經濟格局特征;②政治格局特征;③國際關系格局特征;
其中經濟格局特征下還可以劃分出: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特征;社會主義經濟格局特征;第三世界經濟格局特征。
這些方法應該和體系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和各個學生的具體差異結合起來。對于相同的系統,不同的學生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