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這個重新選擇主要體現在對專業和學校的選擇,這也是考研規劃的重中之重,即擇校、擇專業。同學們在距離19考研還有一年多的時候,就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審視、了解和規劃,那和別人相比,你的考研就勝了一半了。下面為大家詳細分析如何正確地選學校、選專業。
首先有一個問題就是考研應該先選學校還是選專業?答案是應該先選專業。為什么?因為專業選擇的側重點是考慮你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而學校的選擇側重點是未來院校的競爭難度。只有先選專業再選學校,你最終才可能選得出來。
目前全中國總共有430多個國家明確列出來的考研的2級學科,即將來可以選擇的考研專業,但是如果算上各個學校自設專業以及交叉專業,那專業就更多,還有很多學校是按照專業方向招生,分得更細,全國大概有兩千多個專業。
目前全國兩千多個擁有碩士學位授予點的本科以上院校單位,加上研究所,目前總共是937個碩士點,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重組。兩千多個專業、九百多個單位,所以如果一開始上去眉毛胡子一把抓,先選一個學校,再去選里邊的專業,是沒辦法操作的。
所以我們只能先選擇專業,縮小選擇面,從專業里面去看全國九百多個單位,有多少個單位在招這個專業,從而再去判定這些學校里邊哪些合適哪些不合適。我們只有通過這種方法,才可能逐步地縮小我們的選擇范圍。
專業的選擇確定了你這一輩子干什么,你在哪個領域里邊工作,你吃哪碗飯。甘源老師指出,在選專業的過程中,同學們容易陷入以下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就是追熱門。所謂的熱門就意味著招生人數多。一個專業招的人多,它就必然熱門。全國目前報考最熱門的專業有MBA、MPPC、法律碩士、MPA、計算機、臨床醫學等,但是熱門不等于好,冷門不等于差。因為熱門與否,它只是一個數量標準,而好與不好其實是一個質量標準。
第二個是興趣。有人說難道興趣這個東西還有可能是誤區嗎?我就喜歡,我就要報。但是在審視一個人的興趣之前,一定要想好三點。第一,你是不是做好準備在這個專業領域里邊奉獻終生。第二,你是否已經熟悉這個專業,還是只是憑感覺喜歡。第三個,你是否真正具備在這個專業領域里邊去PK其他同學的潛力和資質,畢竟別人學了那么長時間。
第三個誤區是同學們很多時候選專業,非得跟自己的本科專業相結合。如果你跨專業,其實完全可以跨一個跟本科一點關系都沒有的。
在選專業的時候一定要了解研究生專業和本科專業是什么關系。全國目前總共有13大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有172個一級學科,有563個二級學科,有若干個研究方向。研究生是要考二級學科,或者說是研究方向。對這些專業、學科有疑問的同學,也可以到考研院校庫中查詢、了解信息。
比如有人將來要考經濟學里面的一個專業——產業經濟學,這里產業經濟學就是一個研究生的專業,在本科階段基本上沒有哪個學校開的本科專業叫產業經濟學,基本上就開經濟學,就到這個程度。但也有特殊,比如,中國傳媒大學,就有一個單獨的研究生專業,叫做電視傳媒經濟學,它是一個單獨的方向,這個方向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專業。
一個研究方向是否會獨立地招生,取決于在考這個專業、這個方向的時候,目標學校給這個方向、專業是不是單獨命題,考生要去看其初試科目的專業課跟別的專業是不是一樣。
所以,不要片面地說“老師我肯定不考我自己的本科專業”,一定要看本科專業到底有哪些細分的方向,有哪些細分的二級學科。
其次,在選研究生專業的時候,不要望文生義,很多學科一看名字,會產生非常明顯的誤區。比如,社會學,畢業的時候拿的是法學的碩士學位。我們可以通過區分6位數的學科代碼的前兩位,去區分畢業之后拿什么碩士學位。因為碩士學位就集中在那13個學科之中。通過學科代碼來區分不同的專業。每一個學校會給它所招的學科專業一個學科代碼,并且學科代碼六位數當中,其中的第三位如果是5,那就意味著這個專業是專業碩士。
關于專業的選擇,提醒大家還要弄清楚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專業和未來職業之間的對口關系。
根據未來工作之間的對口關系,專業可大致分成了兩大類別:一大類別叫做技術型專業,一種類別叫做實踐型專業。技術型專業,將來工作對口的可能性比較大,并且從畢業生的意愿來講,基本上學這類專業,也都主要在這個圈子里面工作。例如醫學,工學,經濟學,理學,農學,為什么它的對口度比較高?因為它的門檻比較高。你如果要干工科相關領域、技術型的工作,沒學這個專業基本無法入門。
實踐型專業在將來找工作的過程當中,和所學專業之間并沒有那么強的關聯。實踐型專業,本質來講并不是在學這個知識本身,而是在學這個知識背后給你提供的一種學習的思維。換句話說你讀實踐型專業的研究生的意義在于,你可以去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臺,這個平臺本身就是一種證明,而不是專業本身是證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