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山大學《關于加強市校共建研究院管理的試行辦法》正式下發,標志著中大與廣東各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工作已進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新階段。
《試行辦法》從地方研究院的定位、職能和管理架構,人員聘任、考核,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及管理考核等多個層面,對地方研究院進行了規范性表述。 如在定位、職能方面,《試行辦法》明確,地方研究院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自收自支的科技創新平臺,視同學校二級單位,地方研究院具有開展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研究生培養、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等方面的基本權力和學校給予的特殊政策。
在業績考核方面,按《試行辦法》規定,地方研究院的工作業績將作為各相關院系服務地方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各院系組織、參與的科研項目經費進入地方研究院后,經費額計入相關院系科研工作業績。地方研究院聘請的學校科研人員,其在地方研究院的工作業績作為其在學校工作量考核、聘任、科技成果獎勵的重要依據,并根據其在地方研究院發展中所做出的貢獻,在聘任時予以傾斜。地方研究院聘請的學校科研人員,對于在地方研究院承擔重大科研任務者,在確保完成學校規定的本科基本教學工作量的前提下,其余教學工作量經申請可作相應減免。上述規定,對于學校科研人員加盟地方研究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一個很好的“松綁”。
此外,在人才培養方面,《試行辦法》明確,支持地方研究院招收、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該項工作接受學校研究生院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并按《中山大學地方研究院招收、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工作暫行規定》執行。這意味著,地方研究招收的研究生同樣可以享受學校研究生院“國民待遇”,這對于地方研究院的人才培養與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近年來,中山大學以“國家需求、國家任務、國際水平”為辦學指導思想,積極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精神,與廣東各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是該校服務珠三角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中大與廣東各地方政府全面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該校已經先后與深圳、廣州、珠海、佛山、肇慶、東莞、惠州、湛江、潮州等9個城市建立了市校戰略合作關系,建成10個面向地方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的技術研究院。
提出“一市一院一人”、“一產業一基地一平臺”是中大服務地方極富有特色的做法,主要體現在4個“主動對接”:科技管理政策與產學研結合主動對接,優勢學科與地市優勢產業主動對接,高校科技創新與區域產業發展主動對接,學科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主動對接。 在科技管理政策與產學研結合主動對接方面,該校首先建立起了適應基礎與應用研究協調發展的科研評價體系,針對應用研究與產學研合作,特別提出以企業對項目的研發投入、專利及專利技術的轉化、科技服務的社會效益作為評價應用研究的重要指標,并給予應用研究在經費管理方面的“國民待遇”。其次,突破了傳統的科研用人機制,專門設立了200名專職科研編制,免于教學工作量和論文的考核,重點支持應用研究、交叉學科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充實產學研合作的一線隊伍。此外,學校還提出兩個“三七”開的利益分配機制,就是在科技成果轉化的利益分配中,發明團隊可獲得70%的利益分配,第一發明者又可分享其中70%的權益分配,從而極大的調動了學校科技人員開展成果轉化的積極性。為了打造應用技術研究領域的特色和優勢,學校專門成立了“中山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從學校層面整合若干個應用技術研究團隊,從評價體系、人事、科研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給予“科研特區”的優惠政策。通過這種模式,激發起從事應用研究團隊的科研潛力和動力,打造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應用技術研究領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