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廣州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及相關信息
一、學校簡介
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廣州大學是以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廣州”命名的綜合性大學,于2000年合并組建,有著90多年的辦學傳統。學校緊緊抓住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廣東省和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機遇,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主動對接廣州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和開放,按照內涵建設、創新引領、特色發展、開放辦學的發展理念,聚焦新工科、新師范、新文科建設,積極探索新醫科發展,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現有大學城校區、桂花崗、黃埔研究生院校區。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設有27個學院,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學校現有在崗教職工3206人,其中專職教學科研人員2018人,專職教學科研人員中被聘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1343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438人。
學校堅持重大需求導向,通過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科結構,深化人文、社會科學、理科類優勢學科內涵建設,強化師范教育、藝術類學科特色建設,突出面向新科技領域和高新技術產業需求的新工科建設,探索拓展以生物醫藥、基因編輯、生物信息、腦科學等為重點主攻方向的新醫科。現已形成由4個省“沖一流”重點建設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6個市級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構成的重點建設學科體系。以土木工程、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電子與通訊工程、資源與環境、材料工程、經濟與社會管理、嶺南文化與藝術、師范教育等為代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在軟科2019年《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榜單中,網絡空間安全列全國第4位,統計學列全國第7位。
學校堅持科技創新戰略,面向產業和經濟社會主戰場,強化科研創新能力建設,布局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在穗深港澳創新走廊上形成“一體兩翼”發展格局。現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含培育基地)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51個。在城市基礎設施減震防災與安全、網絡空間先進技術、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智能制造、智能裝備、智慧交通、天體物理、分析科學技術、環境工程、清潔能源材料、應用數學、生物計算、分子遺傳與進化、生物計算、基因編輯、地理科學、嶺南文化藝術、區域發展等領域組建了一批科研團隊。2019年全校科研經費投入10.18億元;2018、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排名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前80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2019年位列全國第28位。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廣州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廣東,強化服務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服務廣州建設引領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擔當,不斷追求學術卓越,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與廣州城市發展深度融合、與廣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具有學科、城市區域和國際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學。
二、研究生教育簡介
廣州大學于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研究生教育學科門類比較齊全,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十大學科門類。學校現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4個獨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校在校博士和碩士研究生6102人。2010年8月,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新增開展碩士推免生工作高校。同年10月,廣州大學列入教育部首批專業學位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在藝術碩士和教育碩士兩個專業學位類別進行改革試點。2015年,學校被列入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課程試點改革單位。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通過培育與引進并舉,基本形成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學術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博士生導師168人,碩士生導師1209人,其中全職兩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4人、雙聘院士6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名、歐亞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青年長江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2人;其他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12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人;國家級“特殊計劃”領軍人才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6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6人;“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團隊1個,“珠江人才計劃”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7人、講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學者10人;“廣東特支計劃”領軍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和文化英才2人、教學名師4人;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5人;廣州市各類高層次人才178人。
學校積極進行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創新改革:1)組建“方濱興研究生培養創新班”(簡稱:方班)。“方班”由中國工程院方濱興院士牽頭組建,依托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旨在探索網安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高層次網安人才。“方班”于2018年開始招生,目前在校生約200人,在IJCAI-19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對抗算法競賽無目標攻擊任務線上賽、首屆DataCon大數據安全分析比賽等多個國際和國內賽事中摘得桂冠。2)訂單式培養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實踐人才。結合行業動態、企業需求及培養要求,廣州大學研究生院與廣州無線電集團聯合組建“人工智能學院”,進行訂單式培養,培養人工智能領域所需的高層次實踐人才。3)積極開展“高職院校師資班”聯合培養項目。2020年,與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聯合開設訂單式培養“高職院校師資班”項目首次招生,該項目畢業生將以事業編制直接入職廣州市屬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任教。4)依托佛山、東莞和中山三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企業聯合培養應用型專業碩士。
學校依托國家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優勢,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通過提高在校研究生待遇水平,吸引優質生源,鼓勵學生專心學業。學校鼓勵并資助研究生積極從事創新科學研究,學校每年在理工科和文科分別設立50項廣州大學研究生基礎創新項目(1萬-2萬/項)和廣州大學研究生“廣州研究”項目(0.5萬/項)。廣州大學的研究生可以享受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社會獎學金、社會助學金,部分學院還設有院級獎、助學金等,最高可達80000元/年·人。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依托廣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的國際影響力,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拓展國際化辦學格局。學校開展博士生、碩士生赴海外聯合培養計劃,每年派出當年招生數量10~20%的博士生、碩士生到國外訪學半年以上,資助金額為博士生10萬/年·人,碩士生7萬/年·人。
三、招生人數、獎學金和學費標準
四、廣州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列表
五、咨詢和聯系方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