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根據“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及其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教育部、財政部對通過認定的2011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提出如下政策支持的意見:
1.支持中心優先改革發展。中心是高校改革優先發展的試驗區,按照政策與經費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則,從中心協同創新和機制體制改革的實際需求出發,在地方、高校配套政策優先支持的前提下,給予中心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扶優扶強,充分體現誰改革、誰優先,誰支持、誰受益。
2.推進中心的綜合改革。將中心納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綜合試點,享受國家試點學院的相關政策,支持中心開展教育部專業學位培養試點工作。鼓勵中心依據國家政策創新學生招錄與選撥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教師遴選、考核與評價制度,深化高校辦學模式改革,使之成為高校綜合改革的集聚區。
3.擴大中心人事改革的自主權。中心是依托高校和協同創新單位內部相對獨立的管理運行實體,由依托高校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賦予相對獨立的人事制度改革與管理的自主權。支持中心根據實際發展目標和建設需要,積極探索人才選聘、人事管理以及人員考核等改革,建立中心各單位間的協同機制,鼓勵人員的互聘與流動。
4.增強中心研究生培養能力。堅持把創新人才培養作為中心的核心任務與評價重點,大力提升中心研究生的培養能力與水平。在統籌考慮協同單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實際、已有存量以及中心研究生計劃需求的基礎上,按照增量安排與存量調整相結合的原則,對中心研究生招生計劃給予專門支持,在安排推免名額方面統籌給予考慮。依托高校和中心為研究生培養創造最優條件、最佳環境,推動研究生培養模式和機制的新突破,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5.創新中心科研績效評價機制。支持中心建立以重大協同創新任務和實際創新貢獻為導向、激勵與約束并重的科研評價體系,逐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中心人員工資和績效獎勵機制,加大對優秀創新團隊的激勵措施。支持中心科技成果在協同創新單位間聯合署名以及按規定共享知識產權,協同創新成果可在協同體高校學科評估中共用。
6.人才計劃向中心傾斜支持。“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加大對中心的支持力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中心人員申報“****”、“萬人計劃”、創新研究群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支持中心面向國內外設立相應的中青年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支持中心積極開展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人才培養,對中心公派留學生、訪問學者進行優先支持,擴大中心海外留學人員的招收規模。
7.優化中心的學術環境。支持中心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和特色學科專業,支持協同創新體內具有相應學科授予權的單位依據協同創新需要動態調整學位授權點,以此營造更好的氛圍,鼓勵中心形成協同創新的團隊精神。支持中心建立健全科研活動行為準則和規范,強化中心人員的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8.加強部門間的政策協調。鼓勵高校和中心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以服務和貢獻贏取更大范圍的政策支持。教育部將積極加強與國家、行業以及地方有關部門的協商,逐步爭取在國家人才支持計劃、博士后培養、對外交流合作、重大研究任務、基地與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中心優先支持。
各地各校要認真貫徹落實本意見的要求,加強政策實施的指導和監管,充分發揮和調動各協同單位的積極性,從中心建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按需給予,合理配置,確保各項政策準確、及時地落實到位。各中心應抓緊完善人事管理、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對外合作、財務與資產管理等機構建設,優化管理制度,細化操作程序,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長效機制,保障中心的健康發展和取得實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