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的他叫“川農虱子”,是一名微博達人,常常通過微博分享校園里的新鮮事、點評社會熱點時事,在大學校園里擁有眾多粉絲;生活中的他叫潘業甜,學習努力、工作認真,是四川農業大學一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也曾是研究生學生會主席。
潘業甜說,人都有兩面性,自己并不愿意將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和虛擬網絡中的身份混為一談。如今,畢業在即,他拿到了設計研究院的offer,因為工作性質,他今后將時常野外作業。離開校園后,他也將回歸現實生活,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網絡上的微博達人
發布校園新鮮事一條微博被轉數千次
“川農學生需瓜籽做實驗,2000斤免費西瓜求吃貨”、“川農考研大軍提前12個鐘頭排隊,準備通宵排隊占座”……不知你是否還記著這些來自四川農業大學校園里的新聞?它們都源自一個微博賬號——“川農虱子”。從這個微博賬號發布的一些校園新鮮事,總是備受關注,成為了媒體爭相追蹤報道的焦點。川農的同學們遇到大小事件也會主動聯系“川農虱子”。
日積月累,“川農虱子”名聲大噪,成為川農校園里的微博紅人,一條微博被轉數千次,粉絲數量節節攀升。但縱觀“川農虱子”的微博資料,既沒加V,也并非學校官方微博。對于博主的身份,大家都十分好奇,川農的同學們猜測過數個版本:“大一單身女生”、“研究生導師”、“學校領導”……在學弟學妹的眼中,“川農虱子”儼然成了一個傳說。后來,甚至有人模仿這個名字,取了“川農大虱子”、“川農小虱子”、“川農胖虱子”等相似的網名。
其實,躲藏在“川農虱子”這個網名背后的也是四川農業大學校園里一名普通學生,他叫潘業甜,今年即將研究生畢業。
現實中的優秀學長
保送學校研究生曾擔任學生會主席
據潘業甜介紹,他2007年進入四川農業大學,本科畢業后保送本校研究生。“因為之前在學院學生會新聞部工作過,對新聞非常感興趣,所以喜歡在網絡上關注和發布社會時事和校園新鮮事。”潘業甜說,對于他自己而言,網絡上的“川農虱子”其實是他的另一面,“在網絡上的我感覺更加自由,很多現實生活中不敢說的話都可以借微博表達。”
原來“川農虱子”這個賬號其實最先走紅于百度貼吧,2010年1月7日,潘業甜取了學校老板山讀書公園的名字,創建了一個“老板山吧”,并以“川農虱子”的名字成為了第一任吧主。當微博開始流行后,潘業甜也開始轉戰“陣地”,開通了“川農虱子”的微博賬號,貼吧里的粉絲也追隨過來。
不僅在網絡上非常活躍,潘業甜在校園里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各項學生工作,研究生期間曾擔任學生會主席,但這并不影響他在網絡上用“川農虱子”的賬號發布信息。他也在微博上爆照片,但幾乎從不露正面,除了熟悉他的人能認出來,其他人或許很難把這個微博上的紅人和學生會主席聯系到一起。
關于未來
微博仍繼續發布只是內容變成工作
去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林學專業的他拿到了四川省林業勘察設計研究院的offer。那時起,他就離開了學校,到了現在的工作崗位。
從那時起,細心的網友們可能會發現,“川農虱子”的微博多了一些與校園毫不相關的內容,“早上9點左右進入一片當地村民都20年沒有涉足的林區,GPS幾乎導航到中心點時,羅盤儀突然就指向一片墳地,在山上4個小時內不斷地迷路又走回到原來的地方……”不清楚狀況的小粉絲發出疑問,其實這便是“川農虱子”現在的工作,“經常會去森林勘察調研。”
如今,“川農虱子”真的要畢業離開校園了。畢業在即,他和所有的畢業生一起,正準備著畢業答辯。他和所有的同學一樣,舍不得大學校園里的一草一木。說起操場旁邊小木屋的炸醬面,他也會眼睛發亮。他甚至想好離開的時候,一定得買上幾個“川農大饅頭”……
他說,離開校園以后,工作會更加繁忙,或許不再有那么多時間關注校園信息,但他的微博仍會繼續,“可能會多些我的工作和生活。”
朋友眼中的他
“他是一個不太走尋常路的人”
本科時的同學華開林是潘業甜的好朋友,他倆一個專業,剛進校不多久兩人就認識了。華開林說,剛進校的時候,潘業甜給他的第一印象是“害羞、內向”。
但接下來的四年里,華開林卻看到了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潘業甜,“他會選一些我們平常人不怎么看的電影和書,從唯美到驚悚,跨度很大。”華開林也知道潘業甜是個十足的“微博控”,除此之外,他也見證了潘業甜在其他方面的發展,“他發展比較全面,各個方面都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絕對是一個融會貫通的人。”
華開林說,除了學習和工作之外,潘業甜生活也是個非常“逗”的人,甚至在微博上自黑。“他不注重條條框框,比較隨和很好相處,非常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華開林說,對于師弟師妹而言,他更像“好哥們兒”、“好兄弟”,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好師兄”。
但對于未來道路的選擇,華開林認為,潘業甜一直是個對自己定位“十分準確”的人,“從本科到研究生,他十分明確自己的奮斗方向,是個‘生活工作兩不誤’的“奇葩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