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考研心理學是一門看起來豐富多彩,實際理論卻復雜枯燥的學科,各種原理主義錯綜復雜,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識點做個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復習,2016的考生一起來看看吧。
記憶概述
1.記憶的含義
人腦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來講,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測量記憶保持量的方法有回憶法、再認法、節省法和重構法。
2.記憶的過程
(1)編碼:相當于"記"。
(2)存儲。
(3)提取。相當于"憶"。有再認和回憶兩種形式。
3.記憶的種類
(1)感覺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2)情境記憶與語義記憶(圖爾文)。
(3)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
(4)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安德森)。
(5)形象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與邏輯記憶。
4.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
(1)腦學說:①整合論:拉什利認為記憶是整個腦皮層活動的結果。②定位說:記憶由腦特定部位負責。③SPI理論:圖爾文的記憶SPI理論,用于解釋多重記憶系統之間的關系。SPI理論假定存在五種主要的記憶和記憶系統:程序記憶系統、知覺表征系統、語義記憶系統、初級記憶系統和情境記憶系統。這些系統在種系發生和個體發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順序,在加工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聯系。SPI理論假設這些系統:編碼串行、存儲并行、提取獨立。
(2)相關的腦區:①顳葉中部及皮層下結構(海馬、杏仁核)。②前額葉。
(3)腦細胞機制:①反響回路:白鼠跳臺實驗證明其可能是短時記憶的生理基礎。②突觸結構:豐富環境與貧乏環境小白鼠實驗表明,長時記憶的神經基礎包含神經元突觸的持久性改變;神經元和突觸結構的改變可能是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過渡的生理機制。③長時程增強作用:傳遞信息的神經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經元之間突觸連接強度增加。海馬可能是長時記憶暫時性儲存場所。
(4)記憶的生物化學機制:①核糖核酸;②激素。
跟很多資料一樣,我們的整理只是作為一個輔助,切不可過于依賴,復習的過程中還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查缺補漏,努力把復習資料的用處最大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