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一點同學們應該都已經深有體會了。11月份應該開始2011考研沖刺復習這一階段了,這個階段是要在強化教材和輔導資料方面進行一定調整。概括說來,有三件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查漏補缺。根據自己的實際復習情況,世界史好一點的,多補補中國史,古代史好一點的,多補補近現代,反過來也是這樣。基礎比較牢固的,就要多琢磨琢磨答題方法和技巧,思路比較明晰的,就要多注意史實的鞏固。
第二件事:整理知識。這時候就應該對整個歷史學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獨立體系了。也就是說,出現一道題,你下意識就應該知道這一問題考察的時間和空間范圍了。這是歷史學最重要的思維能力。如果有同學在這方面還比較欠缺,那么建議你拿著考試大綱,合起來,按順序一條一條的默想,至少要想得起來這一知識點下面有些什么內容。有想不起來的,翻開大綱,對照自己手頭的資料再看看。
第三件事:模擬訓練。由于歷史學考察的特殊性,同學們自己做名詞解釋、論述題這樣的題目需要寫很多內容,比較容易疲勞。因此,有的同學就不一定愿意動筆啦。這時候一定要動筆,至少要在正式考試的時間(上午8:30-11:30)這個時間段里,按照正式考試的要求做上兩三套題,找找考試的感覺。當然,這個工作還可以再押后一些。近階段要做的,就是我多次強調過的:歷史學的基本術語表達。盡量把我在強化班說的那些典型例題背一背,并不是說就會考到,但是這是訓練同學們歷史學思維和術語表達的重要途徑。
這一階段的重點復習方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考試大綱中新增的部分。雖然新增的基本上都是小的知識點,但是這代表了考察方向和重心的變化,也反映了學科體系建設的完整性要求,因此,需要同學們引起重視。
其次是注意對新題型及其答題方法的把握。2011年歷史學考研大綱把原來的“四、問答題”改為“四、論述題”,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就是這一字之差,對同學們答題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引起同學們高度重視。這種變化,是對2010年考研真題趨勢的一種確認和延續,即歷史學考研越來越重視歷史學專業知識的考察,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識記內容的考察。如2010年的問答題“概述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歐亞大陸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實際上就不是一問一答這么簡單,就需要進行分析和評價,實際上就已經提出了論述題的要求。簡答題和論述題的主要區別在于,論述題要有自己的論述和評價。這對同學們的歷史學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學們在平時復習中,一定要注重培養自己的歷史學基本素養,掌握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能夠對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進行分析,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正確的評價論斷,在掌握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一些基本觀點和原理基礎上,能夠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回答論述題時,應該注意兩點:
(1)思路要開擴,前后左右、正面反面都要想到,力求全面。往往一件史實就是一個要點,每個要點不要答的很細,過細了考試時間不允許。應該粗到什么程度呢?這要根據題目要求回答的歷史事件的多少而定。要答的事件較少,如三、四件,那么每個事件就要答得稍細一些,如五、六件以上,那么每個事件就要答得粗一些。
(2)正式答題前,應該擬一個簡單的提綱(或打個腹稿)。提綱可以按歷史事實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也可以按史實的性質或分類去排列,如政治方面、經濟方面、軍事方面、文化方面等。提綱要寫得簡明,以能提醒自己答題為原則,那怕是幾個字都行。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可能會考察的知識。相信每個同學在復習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能夠琢磨琢磨哪些知識點會考到,也相信有的同學能有這樣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那么,就按照自己的這些感覺和分析去好好把握。這里要補充兩點:一是不要輕易斷言某個問題一定不會考。(往年教訓) 二是自己沒有這樣琢磨的同學不要著急。在12月中旬的沖刺班課堂上,根據我們對考試趨勢的分析和我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得來的信息,會給大家提供一些相關幫助的。
最后,在心態方面還是需要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有同學說“我就一個感覺,時間不夠!”覺得自己還有好多內容沒復習、好多復習的內容都記不住了。實際上很多考生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這還是情緒問題,因為你牽掛太多,又總感覺什么都抓不住,所以就慌了,我建議大家還是制定一個周密的計劃,還剩這60多天,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把沒完成的任務分成60多份,每天保證完成任務(當然中間要安排休息的時間),只要你每天完成該完成的任務了,就安心睡覺吧,不用多想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