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單選題
1. 使注意對象的映像或內容維持在意識中,得到清晰、準確地反映,這是注意( )功能的體現、
A、選擇
B、監督
C、保持
D、調節
2. 聊天、辯論、討論等言語活動是 ( )
A、獨自言語
B、書面言語
C、內部言語
D、對話言語
3. 盲目的輕信別人屬于 ( )
A、意志的果斷性差
B、意志的自制性差
C、意志的堅韌性差
D、意志的自覺性差
4. “三因素”學說認為 ( )
A、情緒是“外界刺激、機體生理變化、認知”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B、情緒是“情境、認知、想像”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C、情緒是“外界刺激、生理、回憶”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D、情緒是“外界刺激、認知、回憶”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5. 一位演員剛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臺演喜劇時仍能談笑風生,反映了其意志的( )品質、 ( )
A、果斷性
B、堅韌性
C、自制性
D、自覺性
6. 形象思維中的“基本材料”是 ( )
A、詞
B、概念
C、表象
D、后像
7. 將一個動物關在裝置中,通過此裝置可以給這個動物的一條前腿一個輕微的電擊、在此電擊之前會出現鈴聲,鈴聲停止后便施行電擊,幾次這樣的事件發生后,這個動物在鈴聲響的時候就把它的腿躲開了、鈴聲響把腿躲開是一個 ( )
A、條件刺激
B、無條件刺激
C、條件反射
D、無條件反射
8. 醫生通過觀察、號脈、聽診能診斷病情屬下列哪種思維特性? ( )
A、直接性
B、間接性
C、廣闊性
D、概括性
9. 人能覺察到某些內部狀態,如疲勞、焦慮、饑餓等,這說明人具有 ( )
A、意識
B、知覺
C、思維
D、想像
10. “潛移默化”是 ( )
A、情景記憶
B、語義記憶
C、外顯記憶
D、內隱記憶
11. 一篇文章讀完后,往往最前面一段內容的印象深刻,即出現首因效應,這是因為( )
A、沒有前攝抑制
B、沒有倒攝抑制
C、仍在短時記憶
D、進入長時記憶
12. 看兩可圖形時,知覺的對象和背景可以發生變化,這是 ( )
A、知覺的整體性
B、知覺的恒常性
C、知覺的選擇性
D、知覺的理解性
13. 勝任、公正、條理、盡職、成就、自律、謹慎、克制等是人格五因素模型中的( )因素的表現、
A、宜人性
B、外傾性
C、開放性
D、責任心
14. 張三屬多血質氣質類型,李四屬抑郁質氣質類型,張三和李四的氣質是 ( )
A、張三好
B、李四好
C、一樣好
D、無好壞之分
15. 傳統的對抑郁質的人的典型特點的描述是 ( )
A、精力旺盛、勇敢果斷、熱情直率,但魯莽、易感情用事
B、活潑好動、善于交往、行動敏捷,但穩定性差、易見異思遷
C、安靜穩重、喜歡沉思、自制力強,但行為主動眭較差、行動遲緩
D、情緒體驗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際、行為舉止緩慢、膽小優柔
16. 在總人群中,智力呈( )狀態分布、
A、正態
B、偏態
C、正偏態
D、負偏態
17. 一般認為,創造思維經歷四個階段,它們是 ( )
A、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B、準備、醞釀、豁朗、驗證
C、掌握感性材料、運用變式、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D、發現問題、準備、醞釀、豁朗
18. 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 ( )
A、興奮過程
B、強、平衡
C、興奮與抑制過程
D、弱
19. 明適應、暗適應變化的規律是 ( )
A、感受性都降低
B、感受性都提高
C、明適應使感受性提高,暗適應使感受降低
D、明適應使感受性降低,暗適應使感受性提高
20. 幼兒提問類型的變化模式是 ( )
A、從“是什么”轉向“為什么”
B、從“為什么”轉向“是什么”
C、從“是什么”轉向“怎么樣”
D、從“為什么”轉向“怎么樣”
21. 精神分析論認為兒童游戲是 ( )
A、兒童的認知水平的反映
B、通過游戲主動控制情境,以調節情緒、釋放焦慮、補償愿望
C、對未來生活所必須的技能的排演和練習
D、通過游戲獲得愉快
22. 童年期兒童的主導活動是 ( )
A、交往
B、學習
C、游戲
D、想象
23. 第二反抗期的獨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 ( )
A、爭取人格的獨立
B、爭取自我主張和活動與行為動作的自主性與自由權
C、爭取行動和人格的獨立
D、對外部需求的爭取
24. “外部特異性假設”理論認為兒童的欺負行為是 ( )
A、由欺負人格造成的
B、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異常特征
C、由兒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戀造成的
D、是對在學校受到挫折和失敗的一種反應
25. 遲緩型嬰兒教養的關鍵在于 ( )
A、需要父母具有特別的熱情、耐心和愛心
B、讓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點去適應環境
C、理智地克制自己的煩躁
D、采用獎懲相結合的辦法
26. 根據動作技能能力傾向測驗的原理,測量手指的靈活性可以較準確地預測下述技能的學習 ( )
A、編織
B、射箭
C、鉛球
D、畫畫
27. 工具型攻擊是指 ( )
A、以人為指向的,采用嘲笑、罵人等言語指責,其根本目的是打擊、傷害他人
B、用器物對別人進行傷害
C、兒童為了獲得某個物品而做出搶奪、推搡等動作
D、為獲得某種工具而對別人采用嘲笑、罵人等言語指責
28. 按動作進行過程中情境是否變化,體操屬于( )的動作技能、
A、連貫
B、封閉
C、不連貫
D、開放
29.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 ( )
A、構造一種完形
B、主動地構建認知結構
C、形成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
D、對環境條件的認知
30. 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式,遷移又可分為 ( )
A、正遷移和負遷移
B、積極遷移和消極遷移
C、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D、特殊遷移和非特殊遷移
31. 學生認知結構的不斷分化所依靠的學習形式是 (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發現學習
32. 關于某種特殊條件可能產生某種特定結果的可檢測的預測叫做 ( )
A、推論
B、數據
C、外化解釋
D、假設
33. 各種可以操縱量和質變化的刺激,一般稱為 ( )
A、課題變量
B、環境變量
C、被試變量
D、暫時的被試變量
34. 霍桑效應和實驗者效應會影響實驗結果,最佳的辦法是采用雙盲實驗(double blindexperiment),這種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屬于 ( )
A、排除法
B、恒定法
C、匹配法
D、隨機化法
35. 一個2×3的多因素設計可以得到 ( )
A、一個交互作用
B、兩個交互作用
C、三個交互作用
D、六個交互作用
二、 多選題
1. 一般把心理現象分為 ( )
A、心理過程和人格
B、知、情、意和能力、氣質、性格
C、知、情、意和個性
D、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特征和個性心理傾向性
2. 經典條件反射是 ( )
A、將某種無關刺激物與非條件刺激物多次結合后形成的暫時性神經聯結
B、用獎勵性手段強化有機體的某種反應行為使其出現的概率增加的現象
C、某種情景刺激下出現的行為能得到強化而被保留下來的現象
D、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建立聯結關系而形成的
3. 瞬時記憶是以( )的形式保持信息的、
A、語義
B、感覺后象
C、語音
D、刺激物的形象
4. 問題空間就是 ( )、
A、對問題解決情景的認識
B、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的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認識
C、對如何從初始狀態過渡到目標狀態的認識
D、對問題的數量的認識
5. 概而言之,皮亞杰關于心理發展的基本觀點是 ( )
A、心理發展的實質是主體對客體環境的適應
B、適應的本質在于主體與環境的平衡
C、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
D、心理發展過程是主體自我選擇、自我調節的主動建構過程
三、簡答題
1. 簡述性格與氣質的區別和聯系、
2. 請簡述葉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內容、
3. 什么是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四、綜合題
1. 論述個體性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參考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
1-5 CDDAC 6-10 CCBAD 11-15 ACDDD 16-20 ABCDA
21-25 BBCBB 26-30 ACBBD 31-35 BDAAA
二、 多項選擇題
1ACD 2AD 3BD 4ABC 5ABCD
三、 簡答題
1【答案要點】
性格和氣質關系十分密切,二者都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都是人腦的活動。一般認為,氣質和性格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1)氣質和性格的區別
①從起源上看,氣質是先天的,一般產生在個體發生的早期階段;而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動中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反映了人的社會性。
②從可塑性上看,氣質的變化較慢,可塑性較小;而性格的可塑性較大,環境對性格的塑造是明顯的,即使是已經形成的性格改變也要容易些。
③氣質是行為的動力特征,與行為的內容無關,因此氣質無好壞善惡之分;性格涉及行為的內容,表現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因而有好壞善惡之分。
(2)氣質和性格的聯系性格和氣質相互滲透、彼此制約。
①氣質影響性格的狀態,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種獨特的色彩。比較明顯地表現在性格的情緒性和表現的速度方面。例如:具有勤勞性格特征的人,多血質的人表現為情緒飽滿、情緒充沛;黏液質的人表現為操作精細,踏實肯干等等。
②氣質還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速度和狀態。例如,黏液質和抑郁質的人比多血質和膽汁質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這種性格特征。
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造氣質。使之符合社會實踐的要求。例如,從事精細操作的科學實驗人員應該具有冷靜沉著的性格特征,這種要求在職業訓練中有可能掩蓋或改造他原來具有的容易沖動和不可遏止的膽汁質的氣質特征。
2【答案要點】
葉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是動機心理學規律。它反映激動水平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葉克斯和多德森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隨著課題難度的增加,動機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在一定限度內,工作效率將隨著激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若超過該限度,工作效率將隨之逐步降低,即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還表明,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也就是說,在難度較大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研究發現,動機與工作效率的關系并不是線性的,而可描繪成倒U形曲線,即焦慮水平過低、動機過弱不能激起工作或學習積極性,而過強的動機可表現為高度焦慮和緊張,因而引起工作或學習效率的降低。葉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也用來描述不同喚醒水平的正性情緒對手工操作的不同效應。情緒能影響認知操作的效果,其影響效應取決于情緒的性質與強度。中等喚醒水平的愉快和興趣為認知活動提供最佳的情緒背景。愉快強度與操作效果曲線呈倒“U”型,過低或過高的愉快喚醒均不利于認知操作。而對于負性情緒來說,則不符合葉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3【答案要點】
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是按測驗的難度和時限劃分的。
(1)速度測驗是指在測驗過程中限定時間,看在特定時間段里完成任務的速度,因而題目并沒有超過被試的能力水平,測的是反應速度。難度測驗則是指在測驗過程中不限時間,即一般每一題目都有時間去做,但有些題目不見得能做出來,測的是解題的最高能力。
(2)兩者的區別
①測量目標不同
速度測驗測的是被試的反應速度,而難度測驗測的是被試解題的最高能力。
②測驗限定不同
速度測驗在于測量被試作業的快慢,它的測題難度相等,但嚴格限制時間,看規定時間內所完成的題目數量。一般題目都很容易,只要給夠時間,每個人都能做完。但是它就是在題目數量多,時間短的情況下,來檢測被試的反應速度。測驗分數的高低,完全依賴反應速度。在這類測驗里,幾乎沒有人能全部做完所有的題目。難度測驗是不限時間,即一般每一題目都有時間去做,難度測驗包含不同難度的題目,由易到難的排列,有最難的題目,幾乎所有的被試都解答不了,但給充裕的時間,讓被試有機會做所有的題目,并在規定的時間里做完會做的題目。所以這類測驗就是檢測解答難題的最高能力。但有些題目不見得能做出來,它的時間限制的標準通常是使95%的被試都有做完測驗的機會。
四、綜合題
1【答案要點】
個體性格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物遺傳因素。現有研究認為,遺傳是性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但遺傳因素對性格的作用程度隨人格特質的不同而異,性格的發展是遺傳與環境兩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例如在雙生子研究中,同卵雙生子的相關要高于異卵雙生子,但同卵雙生子在不同特質上的相關不同,而且相關并不是接近于1,一般為中等相關。
(2)社會文化。社會文化對性格具有塑造功能,這表現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在美國文化背景下的個體更具獨立性、民主性、強調個人,而在中國環境下的人們更謙虛、強調集體和地位的等級性等等。
(3)家庭環境。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響。教養方式可分為三類。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現得過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來控制。放縱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讓孩子隨心所欲,有時會失控。民主型教養方式的父母與孩子處于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和積極正確的引導。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更有可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4)早期童年經驗。早期童年經驗影響人格的發展,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兒童發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會使兒童形成不良的人格。
(5)學校教育。教師對學生人格的發展具有指導定向的作用。不同的教師領導風格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不同。學生在****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教師領導風格下,表現出不同的人格特點。教師的公正性對學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學生非常看重教師對他們的態度是否公正和公平。學生需要老師的關愛,在教師的關愛下,他們會朝著老師期望的方向發展。這種由教師期望引起的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同伴群體對學生的人格也具有巨大的影響,對人格發展具有“棄惡揚善”的作用。此外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調控因素等也對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