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教育部考試中心官方標準答案,僅供參考]
一、單項選擇題
1.A 2.D 3.B 4.C 5.D 6.B 7.C 8.B 9.C 10.A
11.A 12.D 13.B 14.C 15.D
16.A 17.D 18.A 19.C 20.B
二、名詞解釋
21.東晉在招募北方流民基礎上形成的一支軍隊。接受駐地在京口 (今江蘇鎮江)的軍府指揮,拱衛首都建康,稱為北府兵。其最著名的戰績是在淝水之戰中擊敗前秦軍隊。后成為南朝劉宋政權創立的軍事基礎。
22.王安石新法之一。又稱“常平法”或“常平新法”。每年青黃不接時,官府將各地常平倉等積存的錢谷借給請貸的農戶,收獲后加息歸還。意在抑制民間高利貸,政府也因此獲得利息收入。
23.晚清官修的對外關系檔案資料匯編。收錄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對外交涉重要文書。內容包括上諭、奏議、中外照會、條約等。是研究中國近代史及中外關系史的重要資料。
24.史學家陳寅恪著。從禮儀、兵制、財政等方面論述魏晉南北朝制度變遷與隋唐制度的關系,概括出隋唐制度三大歷史淵源。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開創性的研究成果。
25.公元前478年,愛琴海地區希臘城邦組織的抗擊波斯的軍事同盟,因其金庫設立在提洛島而得名。后來該同盟被雅典控制,成為其推行霸權的工具。
26.創建于16世紀上半期。旨在反對宗教改革,宣揚天主教會的最高權威;在歐洲致力于影響世俗權力,并積極在全世界傳播基督教。明后期進入中國傳教。
27.17世紀末18世紀初,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推行的改革。實行義務征兵制,創建海軍;發展工商業,學習西歐先進科學技術;改革行政機構和行政區劃;開辦學校,簡化俄文字母,提倡西歐生活方式。使俄國成為歐洲強國,但未觸動農奴制和沙皇專制制度。
28.英國細菌學家。1928年成功研制青霉素,40年代在臨床中應用,有效控制一些傳染病,并推動其他抗生素的問世。
三、史料分析題
29.【答案要點】
(1)材料一
今海宇承平已久,戶口日繁,若按兄在人丁加徵錢粳,寅有不可。人丁雎增,地歃藍未加度,臆令墮省督攙,將兄今錢程冊內有名丁敦,勿增勿減,永羯定額。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程,編謇疇止將增出寅敦察明,另造清冊題鞭。
材料二
丁口之翰賦也,其乘萏矣。至我朝雍正同,因各疆吏奏莆以次攤入地歃,於是翰納徵解,通幫之地丁,或曰丁隨地起。是古束夫布之徵、口率之賦,一切取之晨夫,而戶冊所謂富民市民者,攤貲千萵,食指千人,不服田歆,即公家一練一粟之賦舞輿焉。
(2)康熙五十一年頒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令,將康熙五十年政府所掌握的人丁數固定為征收丁銀的常額,新增人丁永不征稅。雍正朝實行攤丁入畝,將康熙五十年固定的全國丁銀總額平均攤入田賦銀中,隨田賦征收,稱為地丁銀。
上述賦稅改革措施是唐代“兩稅法”以來賦稅制度變革的最終成果,一定程度上平均了賦役負擔,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削弱了人身依附關系,緩和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經濟發展。在明清商業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仍以田賦為最主要的稅源,反映了其局限性。
30.【答案要點】
(1)民族自決。波蘭、塞爾維亞一克羅地亞一斯洛文尼亞(南斯拉
夫)、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
(2)德國先后借口奧地利問題、捷克蘇臺德問題、但澤問題,兼并上述領土。凡爾賽體系使一部分歐洲國家和地區的民族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重新確定歸屬,但同時也造成了中歐的巴爾干化,為以后德國等國打破凡爾賽體系提供了借口。
四、問答題
31.【答案要點】
秦統一后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但分封制仍有強烈的影響。
劉邦稱帝后逐一翦滅主要異姓諸侯王,同時分封自己的子弟為王、功臣為侯,并訂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王國地域廣大、政治上具有相當的獨立性。
漢文帝時,諸侯王國與中央對立的形勢日益明顯,賈誼建議削弱諸侯王國的轄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漢景帝采納晁錯建議,實行削藩,激起“七國之亂”。朝廷借平定叛亂之機,取消諸侯王治民的權力,將王國官吏的任命權收歸中央,諸侯王國政治影響力削弱。
漢武帝下“推恩令”,肢解各諸侯王國;頒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并直接剝奪諸侯爵位。諸侯王國問題最終解決,中央集權得到強化。
32.【答案要點】
背景與過程: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內部關于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目標等問題的爭論,引發有關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并衍生有關中國社會史的論戰,以及中國農村社會性質問題的討論,進而影響到對中國傳統社會的研究。
各派代表人物與主要觀點:(1)社會性質論戰:中國共產黨人的觀點;新生命派、改組派、胡適派的觀點;(2)社會史爭論的主要問題:亞細亞生產方式、中國歷史上有無奴隸社會、秦漢后的中國社會性質。
后果: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建立與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食貨學派的產生。
33.【答案要點】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人類歷史上形成了中國、印度和希臘三大文明中心。它們都產生了一批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反映了人類精神的覺醒。
在中國,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學說影響較大,注重對政治、社會、人性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
在印度,出現了反對婆羅門教的各種新興思潮,其中佛教等從多種角度探索人與人生的真諦。
在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家開始探索物質結構和宇宙本質;以蘇格拉底為首的哲學家開始思考人與社會的基本問題。
34.【答案要點】
背景:明治維新后,天皇專制,憲政未立,藩閥專權;部分士族知識分子受西方民主思想影響,要求參政;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書天皇,要求設立民選議院,引發自由民權運動。
性質:日本士族知識分子領導的群眾性資產階級民主運動。
影響:產生了日本最早的政黨;建立了地方代議機構,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礎;迫使天皇政府走上立憲道路,有條件地給予民眾選舉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