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分析在采用市場化工具推行公共服務民營化過程中應考慮的限制性問題。
參考答案:運用市場化工具推行公共服務民營化的過程中,要考慮的限制性問題包括:
(1)民營化帶來的經濟損失問題。民營化,正如新公共管理所主張的,以提高效率(經濟效率與管理效率) 為出發點和根本特色,但是由于民營化改革容易偏離最初的宗旨,其結果可能是政府在民營化中獲得了財政危機的暫時解脫,而企業也通過某些非正當手段取得了相當可觀的利潤,而最應該保值增值的國有資產卻在民營化中悄悄流失。
(2)民營化引發的公平性問題。公共服務具有非選擇性,公共服務對公眾來說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所以就要求公共服務供給做到公平與公正,體現公共性。在最簡單的意義上,就是使服務具有普遍意義而不是被少數人所特享。傳統上,公共部門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是間接關系,公眾集體付費,政府集體供給,在排除特權與腐敗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存在差異,例如許多福利項目、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供給等。但在市場條件下,單一的供求關系可能被打破,一是生產者以營利為目的,它們會按照市場競爭法則去選擇有利于其獲利的服務項目,對于那些不能很好獲利但又不能不提供的服務,則有可能消極供給;二是對消費者而言,他們無須集體性統一地消費,因而可以選擇不同服務或不同層次的服務,但對于那些生活困難者來說,卻是沒有選擇權可言的。當一部分人被剝奪了某些選擇權時,很難說是社會公正的表現。
(3)民營化引發腐敗和私人壟斷性問題。民營化不必然帶來腐敗問題,但在公私合作、化公為私的過程中會增加腐敗的機會。與公共服務民營化所產生的腐敗問題相伴而來的可能就是民營化之后形成的新的私人壟斷現象。人們擔心公共服務由政府壟斷會損害消費者利益,主張通過競爭機制使服務的供給更有效率,也更加公平。但由于企業在民營化中因腐敗問題留下的巨額利潤空缺,使一些企業挖空心思去掘取壟斷利潤;同時,由于民營化沒有形成真正的競爭局面,使企業具有取得壟斷利潤的現實條件。于是,新的私人壟斷就會產生。
(4)民營化帶來的公共責任缺失。許多地方政府在進行民營化改革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解決財政與投資問題以及減少政府管理職能、減少人員編制等,而對于民營化后可能存在的公共責任空白卻估計不足,也或許主觀上就希望能夠減少政府責任。這都會引發公共部門的責任危機,最終損害公共利益。
(5)民營化帶來的新的社會穩定問題。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公共服務在民營之后確實在效率上有所提高,但與此同時卻帶來新的問題,突出表現為大量裁員,引起社會不穩定。
(6)民營化過程中的監督問題。民營化使私營部門參與到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中。但是,私營部門主要追求經濟利益,在“經濟人”作用下,可能片面追求私利,而忽略了公共利益。政府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監督監管作用,不能任其放任自流。
2.簡述公共管理法律途徑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1)公共管理法律途徑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為:法律至上、善法之治、自然公正、平等適用、制約權力、權利本位、正當程序。具體地說就是在法律與國家、政府之間,運用法律約束國家、政府的權力;在法律與公民之間,運用法律合理地分配利益;在法律與社會之間,運用法律確保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不受權力和權利的侵犯。其核心的理念是運用法律約束國家、政府的權力。
(2)公共管理法律途徑的主要內容包括:1)強調憲法層面的公正、程序、權利和平等價值。2)把公共部門視為一種能夠通過公正的抗辯程序來解決爭端的結構形式。3)注重建立明確的公共管理行為準則和監督機制。4)把公共管理的對象看作完整和獨立的個體,關心個人憲法權利和法律權利的保障。5)重視公共管理結果的合理性,不僅要求公共管理行為的主體和程序合法,還要求有利于保護公共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和提高效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