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構建公共部門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原則與依據。
參考答案:(1)績效評估指標確立的原則:一是綜合、全面性原則;二是系統性原則;三是 “硬”指標與“軟”指標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可操作性原則;五是與職能行使保持一致的原則;六是導向性原則;七是獨立性與差異性原則。
(2)構建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依據有:
一是職能依據。評估指標必須直接指向公共部門所具有的職能,從而檢測公共部門是否完全履行、部分履行、錯誤履行職能。
二是績效目標。要進行績效評估,就必須首先建立明確的、可以量化的績效目標,根據績效目標建立評估指標體系。
三是評估的目的。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目的包括公眾信任度評估;公共部門責任評估;服務質量、滿意程度和公共管理效率評估;績效預算;公共政策評估等。
四是績效評估的指標體系還應當依據社會發展的整體價值取向和社會發展的程度;依據每個地區、每個部門、每個工作崗位的實際。
總之,在構建評估指標體系時,既要考慮公共管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要考慮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要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統一性指標與部門和崗位等特殊性指標相結合的多層次的績效評估體系;要充分聽取各方面專家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要避免績效評估指標對被評估者產生逆向激勵效應;要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統一性評估指標與專業性、特殊性評估指標相結合的原則。
2.如何正確理解公共部門績效評估要做到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參考答案:在公共部門績效評估中要貫徹“硬”指標與“軟”指標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公共部門績效具有多維性,績效評估指標應既有“硬”指標,又有“軟”指標;既要定量評估,又要定性評估。
(1)公共部門績效評估指標的量的標準:量作為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標準,表明的是公共管理績效的效率大小,即公共部門在公共管理活動過程中,投入與產出的比例;或是指公共部門在單位時間、單位物質投入中所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務的數量。因此,公共部門績效評估量的標準一是效率比例;二是頻率大小;三是環節多少。
量的標準的確定,應當符合:1)產出大于投入原則。從一定的投入量中獲得最大的產出,即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效果:或以同樣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提供最多的服務。2)職能原則。公共部門所取得的服務績效,必須是要在其職能范圍之內。
(2)公共部門績效評估指標的質的標準。公共管理績效質的標準是指公共部門進行公共管理活動、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過程中的態度、所使用的方法與手段、管理能力,以及公眾對其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滿意程度的總稱。核心是指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是否滿足了公眾精神的和物質的需求。質的標準一是態度;二是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三是管理結果。
(3)評估指標的相對性與公眾的滿足度。績效評估指標所包含的量的標準與質的標準是對立統一的。雖然也有許多質的標準無法用量來描述和衡量,但量可以作為衡量質的指數,在量中也體現了質的積累,量是相對的,質也是相對的。公共管理對公眾需求的滿足也只能是相對的滿足,而不可能做到絕對的滿足。所以,有許多公共部門都向他們的顧客做出這樣的服務承諾,他們所提供的服務是“世界級服務”,而不是“最好的服務”或“一流的服務”;他們的努力是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