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性質:
《文學理論與現代漢語》是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專業招收學術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
學校中國語言文學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二、考查目標:
《文學理論》的考查目標是讓學生比較全面而系統地掌握文學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知識,對文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形成比較系統的理性認識,讓他們自覺閱讀基本的文藝理論專業書籍,受到比較系統的理論思維訓練,能比較自如地運用文學理論知識解讀相關文學現象,形成比較開放的審美趣味。《現代漢語》考試涵
蓋基礎語言學知識、現代漢語語音、現代漢語詞匯、現代漢語語法、修辭學基礎、現代漢字、漢語方言等等學科基礎知識和理論。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3)小時。
2.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考查的題型及其比例:文學理論:名詞解釋題 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簡答題2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閱讀理解題 1 小題,15 分;論述題1 小題,20 分。
現代漢語:概念題 3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15 分;分析題 2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簡答題 2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論述題 1 小題,20 分。
四、考查內容:
第一部分 文學理論
一、文學觀念與文學本體
(一)文學的審美性
1.文學和文學觀念
2.審美與文學
3.虛構和藝術真實
(二)文學的形象性
21.文學形象的含義
2.語象、形象和意象
3.文學形象的特點
(三)語言的藝術
1.文學和語言
2.審美和言意矛盾
3.語言藝術的特點
二、文學文本與文體種類
(一)文學文本
1.文學文本的含義和結構
2.文學文本的體裁分類
(二)詩歌
1.詩歌與抒情
2.詩的語言和結構
3.詩的意象和意境
(三)散文
1.散文與感受的抒發
2.自由和自然的形式
(四)小說
1.小說與敘事
2.故事和人物
3.現代敘事理論
(五)劇本
1.戲劇藝術與劇本
2.戲劇結構、戲劇沖突和戲劇情境
3.戲劇語言
三、文學的形態類型
(一)文學的思潮、流派和形態類型
1.文學的思潮與流派
2.文學形態類型的風格特征
(二)現實主義文學
1.現實主義文學與寫實
2.現實主義理論的發展
(三)浪漫主義文學
1.浪漫主義文學與表現
2.浪漫主義理論的發展
(四)現代主義文學
1.現代主義文學與象征
2.文學傳統的顛覆
四、文學創作
(一)文學創作與作家
1.文學創作與人生經驗
2.文學創作與文化傳統
3.文學創作與創作個性
(二)創作心理
1.動機、藝術觸發與靈感
2.藝術構思與想象
3.審美情感與理解
(三)形式和風格
1.形式的凝聚
2.風格的形成
五、文學接受
(一)接受在文學活動中的地位
1.接受與文本意義的衍生
2.接受與創作的互動
3.接受與文學功能的實現
(二)閱讀和欣賞
1.消極接受和積極接受
2.語感、體認和想象
3.欣賞的再創造
(三)文學批評
1.批評和闡釋
2.文學批評的意義
3.批評尺度和價值判斷
六、文學活動
(一)文學活動的空間
51.文學與人生
2.文學與道德、性別
3.文學與階級、民族
(二)文學活動的歷史
1.文學發展與政治、經濟
2.文學發展與文化
3.文學發展與傳播媒介
(三)文學活動的兩極
1.雅文學與俗文學
2.狹義文學與廣義文學
第二部分 現代漢語
一、語言與現代漢語
(一)語言
(二)現代漢語方言
(三)現代漢語共同語
二、現代漢語共同語語音
(一)語音概說
1.語音的性質
2.語音單位
3.記音符號
(二)輔音和聲母
(三)元音與韻母
(四)聲調
(五)音節
(六)音變
(七)音位
三、現代漢語共同語詞匯
(一)詞匯和詞的結構
(二)詞義的性質和構成
(三)義項和義素
(四)語義場
(五)詞義和語境的關系
(六)現代漢語詞匯的組成
四、現代漢語共同語語法
(一)語法概說
1.語法和語法體系
2.語法的性質
3.語法單位和句法成分
(二)詞類
1.劃分詞類的標準
2.實詞
3.虛詞
(三)短語
(四)句法成分
(五)單句
(六)檢查、修改語病的方法和原則
(七)復句
(八)句群
(九)標點符號
五、文字
(一)漢字概說
(二)漢字的形體
(三)漢字的結構
(四)漢字的整理和標準化
(五)使用規范漢字
六、修辭
(一)修辭概說
(二)詞語的錘煉
(三)句式的選擇
(四)辭格
(五)語體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